學校使命 SCHOOL MISSIONS
本校力求創造一個積極而愉快的學習環境,透過不同的學習領域及多元化的學與教活動,
為學生提供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的優質全人教育。同時,本校著重因材施教,
除了為能力較佳的學生提供追求卓越的學習機會外,亦致力協助能力稍遜的學生達致
認可的基本水平,使他們均能發揮個人潛能,建立積極而正確的人生觀,日後能各展
所長,服務社群,回饋社會。
學校概覽 SCHOOL PROFILE
|
|
|
學校本年度有教職員70人,所有老師均持有認可教育文憑及教育學士學位,持碩士學位或以上者達百分之三十五。英語及普通話老師均達教育局語文基準。
|
|
班級結構 Class Structure
2024-2025年度:
年級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加強輔導 |
班數 |
4 |
4 |
4 |
5 |
4 |
4 |
2至4年級 中、英、數三科
(每級1組) |
|
|
每週上課5天,上課節數共44節 ,每日上課節數9節,每節時間35分鐘,第9節為導修課每節45分鐘。 星期一至四上課時間為上午8時正至下午2時55分, 逢星期五下午舉辦校本思維課程、多元智能活動或全方位生活課等,上課時間為上午8時正至下午2時15分。 |
|
|
|
本校有正規課室25個,另設有圖書室、多用途活動室輔導室、會議室、遠程教室及光明電視台。
為發展學生多元智能而提供理想學習環境,特設類專科課室包括電腦室、音樂室、電子音樂室、詩文閣、英語室、數學俱樂部及常識部落特別室等。 |
|
|
學與教 Teaching and Learning
為配合學生的不同能力及興趣,以及達成全人教育的目標,本校推動校本課程發展。除透過各學習領域,提供不同的學習經歷外,更因應課程所需,彈性地利用聯課活動時間進行周會、專題講座、思維課、各學科或跨學科的主題活動日、全方位學習活動等,讓學生透過貫穿學科界限的多元化活動,在真切的學習情境下提高對學習的興趣及參與,從而建構知識,發展溝通、協作、批判性思考、運用資訊科技等共通能力,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及態度,並藉以推動學生「學會學習」。
(進一步了解)
此外,本校推動德育及公民教育不遺餘力,每年均安排學生參加多項籌款計劃、共融活動、攤位義工服務、探訪長者護理中心等,培養他們成為樂於服務的良好公民。除此之外,本校致力保持閱讀風氣,在上課時間表內保留早讀課、圖書課及導修課閱讀時段,以及提供多項網上閱讀計劃,鼓勵學生善用空間閱讀不同類型的書籍。與此同時,各科組則舉辦帶動閱讀風氣的活動,如好書推介、故事媽媽、閱讀獎勵計劃、培訓閱讀大使及成立讀書會;至於,中、英文教師持續推行「閱讀策略」課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協助他們保持閱讀習慣,從而建立學校的閱讀文化。
|
|
|
本校校風淳樸,紀律嚴明;校方鼓關愛文化,營造愉快的學校氣氛,校內成員關係融洽,對學校具歸屬感,熱愛校園生活,凝聚力強,致力發揚優良的學校傳統文化。至於學生,則品性純良,自律守規,用功學習,尊敬師長,熱心服務。同學間相處融洽,彼此接納及關懷,致使校風融和。 |
|
|
校方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設加強輔導班、輔導班、課後功課輔導班及考試支援,確保每位學生都得到平等的教育機會,建立共融文化。
設立具不同挑戰性的服務崗位,如領袖生、生命小老師、愛心大使、各科組的活動大使、男女童軍、公益少年團、校園小記者、圖書館管理員等,培養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及使命感,並提升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及領袖才能。
(進一步了解)
本校以教育局「學生輔導服務津貼」撥款推行學生為本及全校參與的學生支援政策,設駐校學生輔導主任, 處理學生各種情緒、學習、家庭等問題,亦安排言語治療師到校,支援有需要的學生,還推行成長的天空計劃,提升學生解決困難及抗逆能力。在清晰的支援機制下,教師有策略地及早識別學生的特殊教育需要,為他們提供支援,使他們融入校園生活,得以全面發展及健康成長。
此外,各科組利用恆常共同備課時間,針對學習難點,設計教學計劃,並因應學生的興趣、需要及能力進行課程調適及剪裁,設計多樣化的教學策略及活動,以及不同程度的工作紙,還開辦不同類型的拔尖補底班及輔導小組,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
|
|
|
|
|
|
|
本校自2005-2006年度開始,與香港浸會大學教育學院思維工程合作,發展「校本思維課程」,我們希望透過輕鬆愉快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先掌握思維技巧,並將思維技巧運用在學科及日常生活裡面,從而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及與人溝通能力。我們希望每一位學生能夠擁有「會思考的能力」、「敢思考的習慣」及「愛思考的態度」。
|
|
2009至2010年全力經營建立閱讀文化,除加強閱讀技巧之外,高年級老師於中文課堂與學生分享討論多冊台灣暢銷小說,並舉辦問答比賽及邀請作者到訪學校,現場與同學交流,希望能以嶄新的概念跳出舊日的中文框架,成功推動閱讀風氣。
|
|
|
|
帶領學生「走出課室」,從活動中學習,豐富經歷,擴闊視野,展現潛能。 |
|
學校積極參與推廣健康校園的工作,例如:健康教育課程、校園環境衛生和安全、健康飲食和運動的推廣,宣揚關愛文化等,2013-2014年學校更榮獲香港中文大學健康教育及促進健康中心頒發「香港健康學校獎勵計劃銅獎」,成果顯著。
(進一步了解)
|
|
|
|
2014年學校參與「電子學習學校支援計劃」獲教育局提供資助,提升學校無線網絡基礎設施及購買足夠的流動電腦裝置,令學校有充足的資源推行電子學習。未來,學校將會把握機遇,全力發展校本的電子學習課程,善用資訊科技的優點,加強學生解難、探究、溝通和協作能力的培養,以迎接未來的挑戰。
(進一步了解)
發展至今,老師普遍接受電子學習,認為在某些課題上,確實能令學生學習上提高效能及興趣,而學校推動電子學習的方向正確,所以老師普遍都願意嘗試。
近年來,在出版社及外界資源的支援下,在各科能配合課程的電子教件,數量上基本足夠,令老師普遍對發展感到樂觀。由於老師電子學習的經驗日增,不再滿足於一般僅將紙本教科書電子化的教材,部份老師開始追求能善用電子學習優勢(自主學習、靈活、互聯、互動及多媒體等),以加強教學效能並提升學習興趣的「優質的教學設計」,發展至今,各科組已經成功設計了不少優良的電子教學,例如中文科以Google Map配合閱讀教學、Edmodo進行網上寫作、數學科以GeoGebra呈現立體切面及解釋分數除法,常識科以ipad展開遊蹤學習及教授日蝕等等的教學設計,均展現老師已開始掌握如何善用資訊科技的優點發展學生的探究、溝通及解難等基本能力。誠然,部份年級的教學設計仍未能將電子學習活動對焦於學習目標上,有些只為增加趣味而加入網上搶答之類的情況,但亦是老師們願意嘗試的證據。
未來,學校將繼續加強老師的專業發展,增加老師的信心,亦會鼓勵領先的老師將「優質的教學設計」與同事及其他學校分享、收集意見,不斷優化教學設計,以小步子模式帶動整體的進步。
|
|
正向價值觀 Positive Value +
2016-2017年度,本校將繼續參與由香港大學「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主辨優質教育基金《培養學生正面態度和價值觀》主題網絡計劃,並繼續與該中心建立緊密的合作關係,共同設計、推行和評估有關學生生理、心理和社會發展的課程,同時參與基線及後續的評估研究,以培養學生正面態度和價值觀,並把課程伸延至五年級。
|
|
優化課堂教學 Curriculum Development
2011至2014年度,學校以「持續優化課堂教學」為關注事項,經過一番努力,除為各科組奠定穩固的課程基礎外,亦開始推動「課研」,聚焦於發展能協助學生應付各類型學習難點的教學活動,至今已漸見成效,其中數學科更設計了一系列以「眼看得見,手摸得到」為主題的學習難點教學設計,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三位老師更於2015-2016年度獲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嘉許狀(數學科),令我們深信「課研」是團結教師專業能量,提升課堂質素的重要策略。
(進一步了解「眼看得見,手摸得到」的教學理念)
|
|
|
|
|
|
|
|
|
|
|
|
|
傑出學生 Outstanding Student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