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優教育 |
|
所有學生都有能力及權利學習,本校以學生為本,致力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
|
|
1.資優教育目標
發展高層次思維
發揮創造力
訓練獨立研究能力
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發揮特殊、優異的潛能
建立自我肯定的信念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發揮團隊精神
培養健全的人格
樂於服務人群
2. 資優學生的定義
智力經測定屬高水平(130以上)
在某一學科有特強的資質
有獨創性思考
在繪畫、戲劇、舞蹈、音樂等視覺及藝術方面特有天分
有領導同輩的天賦才能
在競技、機械技能或體能的協調有突出的天份
3. 識別資優學生的準則及方法
學生遞交智能或創造力測定報告
學生的學業成績 (校內中、英、數三科年終的學科名次)
學生在校外比賽中獲得冠、亞、季或優異等獎項
教師推薦
其他人士(家長、同輩、學生等)推薦
作品評審及面試表現
在家長須知介紹本校的資優政策,歡迎家長向校方遞交子女的標準化測驗報告或推薦子女參與相關的資優課程。
校方保留一切最終決定權。
4. 專責人員
各科組負責人負責評定及交出該科或組的資優生名單
各科老師負責資推動資優課程及推薦學生參賽
課程發展組負擔召開資優組會議,紀錄及整合各科交出的有關資料,整合為校本人才庫名單
課程發展組負責推薦學生參與優秀學生選舉及其他校外舉行的課程
5. 檢視校本資優政策
每年至少舉行3次會議
6. 本校資優教育推行模式
本校參考教育局建議的三層推行模式
|
|
|

(圖片出處: 校本資優教育及人才庫資源冊,教育局,2024) |
|
三層架構 |
項目 |
第一層
校本全班式教學 |
- 在所有學生參與的一般課堂加入高層次思維技巧、創造力和個人及社交能力三個資優教育的核心元素。
|
- 在所有科目的一般課堂中運用適異性教學策略,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可設計具挑戰性的學習任務,讓資優/高能力學生逐步「浮尖」,以識別其優於同儕的潛質。
|
第二層
校本抽離式計劃 |
- 以抽離方式在一般課堂以外進行一般性或跨學科增潤課程(例如創意思維工作坊、領袖訓練班等),為一批能力相若的學生提供有系統的訓練。
|
- 以抽離方式在一般課堂以外進行特定性質的延伸課程(例如小作家培訓、創意寫作課程或數學增潤班等),為在特定範疇表現優秀的學生提供有系統的訓練。
|
第三層
校外支援 |
- 學校可安排特別資優學生參加由教育局、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專上院校及非政府機構提供的增潤及進階課程(例如校外進階學習課程),進一步發展潛能。或者為特別資優學生作個別化的教育安排(例如輔導、良師啟導計劃、提早修讀進階課程)。
|
|
|
本校參考教育局建議的「三層架構推行模式」,有系統、有策略地發掘和充分培育資賦優異的學生,為他們提供適切的培育。
舉隅如下:(由於項目眾多,未能一一盡錄)
|
|
第三層 |
資優教育組:教育局、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專上院校及非政府機構提供的增潤及進階課程
中文科:中國語文菁英計劃、全港華文雙語菁英問答比賽、我們一起悅讀的日子英文科:Hong Kong School Drama Festival, The story to the stage puppetry competition for primary school
數學科:奧林匹克數學比賽、香港數學創意解難比賽、全港小學數學比賽、香港華羅庚金杯少年數學邀請賽決賽等
STEAM:城市創科大挑戰、ROBOFEST機械人大賽美國國際賽、2025 Innobot. 亞太區STEAM_AI 科技創新挑戰賽
視藝科:香港花卉展覽賽馬會學童繪畫比賽、世界兒童繪畫大賽、世界兒童藝術大師賽
體育科:元朗分區小學分會校際體育比賽、區隊訓練、港青訓練 |
第二層 |
2C
小女童軍
STEAM小領袖
幼童軍
領袖生
班長
圖書管理員
英語大使
普通話大使
愛心大使
公益少年團
少年警訊
光明導賞員
光明小主播
閱讀大使
IT小博士
綠化小園丁
視藝精英隊
傑出學生培訓計劃 |
2D
西洋畫班
書法班
小提琴班
長笛班
單簧管班
小號班
夏威夷小結他班
非洲鼓班
合唱團
合唱團
手鈴班
手鐘班
中文辯論校隊
中詩集誦
STEM小先鋒精英校隊
機械人工程師精英校隊
劍橋英語考試班
舞台表演家
英語話劇班
英語布偶劇班
英詩集誦
普通話集誦
奧數精英校隊
乒乓球校隊
田徑校隊
排球校隊
籃球校隊
足球校隊
泳隊校隊
運動小精英
中國舞班
粵劇文化體驗班
舞龍技巧班
電子飛標班
光明小主播
ICAS 訓練 |
第一層次 |
1A
中文科: 戲劇教育
英文科:Independent Learning、(Pre- lesson task)、 Theme-based Task
常識科:時事剪報、我想問、KWL(Know-Want-Learn)
數學科:3分鐘挑戰站、趣味工作紙、解難課程
多元智能課程 (全班式)
STEAM:Gigo、Microbit、工程設計
電腦科:Scratch、AI、3D打印課程、Coding課程、App Inventor 2、VR |
1B
英文科:Performance-based Learning
數學科:IQ擂台
常識科:思維導圖
音樂科:校本創演聽課程 |
|
|
 |